導致醫源性膽管損傷的主要原因有醫生經驗不足、解剖結構複雜、手術操作失誤、炎症及纖維化、術中出血等。
1.醫生經驗不足:經驗不足的醫生在面對複雜病例時,可能無法準確判斷解剖結構,導致手術操作失誤,從而引發膽管損傷。需加強醫生的專業培訓和技能提升,提高醫生對解剖結構的認識和手術操作的熟練度。
2.解剖結構複雜:部分患者的膽道系統存在先天性異常,如膽總管和肝總管位置不典型等,增加了手術操作的難度和風險。術前應進行全面的診斷,瞭解患者的膽道系統解剖結構,並擬訂周密的手術方案。
3.手術操作失誤:在手術過程中,由於視野限制、操作不當或解剖變異等因素,可能導致膽管被誤傷。手術時應仔細辨認解剖結構,靈活運用手術技巧,避免損傷膽管。同時,術中應保持良好的視野和顯露,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損傷。
4.炎症及纖維化:慢性膽囊炎或反復發作的急性膽囊炎可導致組織粘連、纖維化,使得正常解剖結構難以識別,增加了膽管損傷的可能性。對於存在炎症及纖維化的患者,應在術前進行充分的評估和治療,以減輕炎症和纖維化對手術的影響。
5.術中出血:膽囊區域血供豐富,術中大出血會造成視野不清,使得醫生難以準確判斷解剖結構,從而增加膽管損傷的風險。術中應嚴格控制出血,保持清晰的視野。在出血較多時,應及時採取止血措施,並避免盲目鉗夾和切割。
應嚴格掌握手術適應證,術前充分評估病情和膽管解剖情況,術中仔細操作,術後密切觀察,有助於減少醫源性膽管損傷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