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下體出少量血的原因有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宮頸病變、先兆流產、外力刺激等。
1.前置胎盤:胎盤位置低於胎兒先露部,附著在子宮下段、下緣達到或覆蓋宮頸內口。孕期子宮下段逐漸伸展,前置胎盤與子宮壁發生錯位分離,導致出血。應立即就醫,根據孕周、出血量等採取期待治療或終止妊娠。
2.胎盤早剝:妊娠20周後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可能與孕婦血管病變、腹部外傷等有關。需及時處理,防止休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等嚴重併發症,必要時盡快終止妊娠。
3.宮頸病變:如宮頸息肉、宮頸炎等,宮頸組織較脆弱,容易在孕期出現接觸性出血。一般可在醫生評估下,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處理方式,如息肉摘除等。
4.先兆流產:常表現為少量陰道流血,伴有陣發性下腹痛或腰背痛。多因胚胎染色體異常、母體因素等引起。需臥床休息,必要時遵醫囑使用保胎藥物。
5.外力刺激:孕期性生活、劇烈運動、腹部受到撞擊等外力因素,可能引起子宮收縮,導致陰道少量出血。應避免相關刺激,密切觀察出血情況。
如果孕期出現下體少量出血應及時就醫,避免劇烈運動,保持情緒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