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尿常規正常不能完全排除腎沒有問題。
尿常規檢查是臨床上常用的一項檢查項目,主要檢測尿液中的各種成分,如紅細胞、白細胞、蛋白質、葡萄糖、酮體等。其原理是通過對尿液中這些成分的分析,來間接反映腎臟以及泌尿系統其他部位的功能和狀態。當腎臟出現某些病變時,可能會導致尿液成分發生改變,比如腎小球腎炎時,腎小球濾過功能受損,蛋白質可能會漏出到尿液中,使尿蛋白陽性;泌尿系統感染時,尿液中的白細胞會增多。
在腎臟疾病的早期,尤其是一些慢性腎臟疾病,腎臟可能通過自身的代償機制,仍然維持正常的尿液生成和排泄,此時尿常規檢查結果可能是正常的。例如,部分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在疾病初期,尿常規可能無明顯異常,但隨著病情的進展,腎功能逐漸受損,才會出現尿常規的異常改變。另外,一些腎臟的結構性病變,如腎囊腫、較小的腎結石等,在未引起明顯的腎臟功能改變和尿液成分變化時,尿常規也可能正常。
在關注腎臟健康時,不能僅僅依賴尿常規檢查。除了尿常規,還應結合腎功能檢查如血肌酐、尿素氮等、腎臟超聲等檢查,綜合評估腎臟的情況。對於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更要定期進行腎臟相關檢查,以便早期發現腎臟病變,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