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不良是指一種由胃和十二指腸功能紊亂引起的症狀群,主要表現為餐後飽脹、早飽感、上腹脹痛、噯氣、食慾不振、惡心等,建議不適就醫。
消化不良的發病機制複雜,涉及多個方面,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炎症、潰瘍等器質性病變可導致消化功能受損,食物在胃腸道內不能被充分消化和吸收,從而產生上述症狀。胃腸道動力障礙也是消化不良的重要原因,胃腸道平滑肌的收縮和舒張是食物在消化道內推進和混合的關鍵,如果動力減弱或異常,食物在胃腸道內的滯留時間就會延長,引起飽脹、腹痛等症狀。精神心理因素如焦慮、抑鬱等也可通過影響胃腸道的自主神經功能,導致消化不良的發生。
在治療消化不良時,除了針對病因進行藥物治療外,還應注重生活方式的調整。對於器質性病變引起的消化不良,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對於功能性消化不良,則可採取促胃腸動力藥、助消化藥等對症治療,如多潘立酮片、健胃消食片、枸櫞酸莫沙必利片等。同時,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也是緩解消化不良的重要措施。
消化不良患者應保持規律的生活習慣,避免熬夜、勞累等不良因素。要保持樂觀的心態,避免精神壓力過大。在飲食上應注重營養均衡,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以促進胃腸道蠕動。定期進行胃腸道檢查,及時發現並處理胃腸道疾病,也是預防消化不良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