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是潰瘍病常見的併發症,主要表現有嘔血,黑便等。胃出血對人的生活飲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瞭解胃出血後的飲食護理十分關鍵。一般來說,如果胃出血病人停止嘔血的12小時後就可以進食,但是嘔血的病人一定要禁食。胃出血後吃東西的問題一般都要掌握下述原則:
剛剛恢復進食後,最好是以流食為主,可以使用米湯、藕粉等,但要注意盡量避免食用牛奶,因為牛奶屬於不易消化的食物,食用後會增加患者胃負擔,不利於病情恢復。注意一次食用的量不宜過多,要少食多餐。
另外盡量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增加胃酸的分泌,使胃部創面恢復速度減慢。同時注意不要食用過熱的食物,因為食物過熱進入胃部後會導致胃部血管擴張,血液流速加快,不利於止血。如果覺得食物清淡無味時,可以適當添加少許食鹽。待出血停止後,可逐步增加食物的品種與數量。
在生活方面,要注意飲食的規律,按時吃飯,不宜暴飲暴食,少食辛辣,煎炒,油炸,烈酒等刺激性的食物,多飲水。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情,因為胃的好壞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經常生氣的人往往患有胃部疾病的概率會增加,因此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避免生氣,悲觀。
同時,在進食的過程中注意細嚼慢嚥,吃飯的速度不宜過快,飯後不宜立即工作,最好能夠放鬆心情,散步或者休息。多吃蒸煮類的易消化的食物。
以上為大家介紹了胃潰瘍病人的飲食護理注意事項,除了上述提到的內容之外,還要注意減少誘發因素,包括戒煙、不飲烈性酒,加強自我保健,盡可能少服用對胃粘膜有損傷的藥物,如果胃潰瘍等疾病反復發作要持續治療,避免發展成為胃出血,危害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