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一般指的是鼓室積液,以及患者聽力的下降為主要的臨床特徵的一種非化膿性的中耳炎,這種中耳炎往往會在中耳部分產生一些滲出液或者是粘液類的積液,那麼,對於中耳炎,尤其是分泌性中耳炎,在治療上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首先,對於常見的中耳炎疾病來說,清除中耳內的積液,改善中耳部分的通氣和引流,以及對症治療病因,是中耳炎患者最基本的治療原則,具體來說,一般也分為西醫的治療方法和中醫治療方法兩部分,在醫學上,最常使用的是一些西醫類的治療方式。
首先是對鼓膜穿刺和抽液,當然,成人在這件事情之前要先進行局部麻醉,其次是對鼓膜進行切開手術,尤其是針對於中耳內的積液比較粘稠,鼓膜穿刺不能夠將液體全部吸出來的時候,採用這種方式最為合適。還有就是當小孩子不肯配合的時候,使用局部麻醉無法對鼓膜進行穿刺的時候,也應該進行這種鼓膜切開手術。
再有就是,當中耳炎的病情長時間不好或者經常反復發作的時候,還有一種方法是鼓室置管術,是通過改善通氣引流措施,使煙鼓管恢復功能來達到的治療效果。另外,為了使,鼻腔整體能夠保持與咽鼓管的通暢,往往在臨床上還會使用麻黃鹼液或者是二丙酸倍氯米松氣霧劑來進行交替的滴鼻,一般的每日會在4次左右。也能夠獲得比較好的治療效果。
再有,可以採用捏鼻鼓氣的方法,也可以對治療中耳炎有一定的效果,同時使用一些抗生素和糖皮質類激素,也是對輔助治療中耳炎非常常見也非常有用的治療措施。
在中醫上,中醫會將分泌性中耳炎分為風聾、耳脹耳閉、耳脹痛、耳痹等幾個不同的範疇,而治療原則也無外乎也無外乎是風邪滯竅,痰濕聚耳,氣血瘀絡等幾個方式。
總之,在治療分泌性中耳炎的時候,一定要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才會有最佳的治療方案,而在治療當中,根據病情的程度,可以選擇性的採取一些輕度的治療方案,或者是一些手術上的治療方案,這樣對於中耳炎的治療,以及防止中耳炎的反復發作有比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