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酒做噩夢可能與酒精刺激、近期壓力過大、情緒劇烈波動、過度疲勞、植物神經紊亂等因素有關。建議先去醫院就診檢查,明確病因後對症治療。
1.酒精刺激:酒精屬於刺激性飲品,其在進入體內後可造成血管擴張、血液流通速度較快,且容易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在大量飲酒後,患者容易出現失眠、多夢、做噩夢、早醒等多種症狀。屬於正常生理現象,一般無需特殊治療,可通過多喝溫水的方式促進身體代謝,建議每次飲用200mL的溫水,每日飲用2000~3000mL。
2.近期壓力過大:夢本身是一種生理現象,夢境中的事件、場景都來自機體已經形成的認知和記憶,偶爾做夢屬於正常。如果喝酒後做噩夢,可能與壓力過大有關。壓力過大容易影響自主神經功能,導致情緒焦慮不安,並造成睡眠質量下降、做噩夢。日常應注意勞逸結合,可通過看書、聽音樂、看電影、追劇等方式轉移注意力,放鬆心情。
3.情緒劇烈波動:近期受到了情感打擊、情緒劇烈波動,也可能會導致交感神經功能失調,並影響睡眠質量,進而導致喝酒後做噩夢。可通過運動的方式放鬆情緒,建議根據自身體重基數選擇適合的體育運動項目,如散步、快步走、慢跑等,建議每次運動30~40分鐘。
4.過度疲勞:近期工作勞累、進行重體力勞動、長時間進行劇烈體育運動等,都可能會導致身體過度疲勞、大腦中樞系統興奮,並出現喝酒後頻繁做噩夢、睡眠質量下降等症狀。第二天起床之後,也可能會有全身肌肉酸痛、精神萎靡、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症狀。患者應注意臥床休息,避免進行劇烈體育運動和重體力勞動,可通過泡溫水澡的方式緩解。
5.植物神經紊亂:其指的是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功能失調後,誘發的功能性疾病。當交感神經過度興奮、副交感神經功能被抑制後,患者即可出現心慌心悸、失眠早醒、做噩夢、多夢、大量出汗等症狀。在嚴重情況下,還可能會有類似於心腦血管疾病的症狀,如心絞痛、呼吸困難、胸悶氣短等。可在有醫囑的前提下口服調節神經的藥物治療,如甲鈷胺片、谷維素片等。
相關疾病治療期間,患者需注意勞逸結合、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