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隔缺損是小兒易患的一種先天性心臟病,很多新生入一出生就面臨這疾病的困擾。出現房間隔缺損的小兒更容易因抵抗力低下,患其他疾病,而且本身存在的嚴重心臟病,也會引起很多併發症,更增加了患重大疾病及死亡的風險。那麼出現房間隔缺損的臨床表現有那些呢?
由於房間隔缺損,造成心臟血液流向發生改變,引起右心房、右心室擴大,出現肺動脈高壓等一系列病症。通常繼發性房間隔缺損的患兒,正常情況下沒有明顯症狀,一旦出現感冒及呼吸道感染,就會出現心悸、心慌、氣短、乏力,甚至呼吸困難等,隨著病程持續會引起心房顫動、心律不齊,嚴重的會造成心力衰竭及死亡的發生。
臨床上認識房間隔缺損主要從三個方面來看。
1.病因:造成新生兒房間隔缺損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與遺傳及母嬰環境有關。特別是妊娠期母親因為感染風疹病毒及柯薩奇病毒,是造成患病的主要原因。此外早產、母親營養不良及患有糖尿病、高血鈣等疾病,都會造成新生兒出現房間隔缺損。甚至母親年齡大,也是引發房間隔缺損的原因之一。
2.病症:出現房間隔缺損的患兒通常體型瘦弱,體檢會發現左胸壁隆起明顯,心臟搏動增強,聽診會有吹風樣雜音,少數情況會出現心房顫動。疾病晚期有心衰及肝臟腫大等症狀。
3.治療:一般繼發性房間隔缺損,面積在5mm以下的1歲以上患兒,無明顯症狀的,基本可以自愈,不需要治療。而對於房間隔缺損面積相對較小的,可以通過直接縫合來修補,面積較大可以通過補片修補術來治療。
房間隔缺損的患兒一定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對於患兒恢復健康有重大的幫助。手術後患兒原有症狀會明顯改善甚至消失,成長過程中與正常兒童並無顯著差異。相對於治療,積極預防小兒患房間隔缺損等先天性心臟病的意義更為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