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脾大多考慮是飲食不當、情志不暢引起的,也可能是脾胃虛弱、脾氣虛、脾虛濕困證等原因導致的,具體可前往醫院就診檢查,根據不同的原因選擇針對性的治療。
1.飲食不當:若在平時長時間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辣椒、洋蔥等,可能會影響到脾胃的運化功能,出現脾大的現象,並且還可能會伴隨著食慾不振、腹部發脹等症狀。需要注意及時調整飲食,飲食以清淡為主,可適當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軟麵條等,能幫助改善上述症狀,但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2.情志不暢:若在平時長時間精神壓力過大,可能會導致肝氣郁結,使氣滯血瘀,出現脾臟腫大的症狀。建議可以多和朋友聊一下天,或者適當聽一些舒緩的音樂,能夠幫助改善情緒,緩解不良症狀。
3.脾胃虛弱:可能是思慮過度、久病勞倦等原因引起的,容易導致脾氣不足,出現腹脹、大便稀溏等症狀,同時還可能會伴隨著脾大的現象。可通過艾灸中脘穴、足三里穴等穴位的方式改善,艾灸時間為5分鐘-10分鐘,每天一次,也可以遵醫囑使用香砂養胃丸、參苓白術散、四君子湯等藥物,溫暖脾胃。
4.脾氣虛:多考慮是失血過多、勞逸失度等原因造成的,可能會導致脾運化功能減弱,引起飲食減少、便溏、神疲乏力等症狀,也可能會出現脾大的症狀。可通過針灸腎俞穴、脾俞穴等穴位的方式調理,每次針灸20分鐘-30分鐘,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補中益氣丸、香砂六君丸、人參健脾丸等藥物,幫助調補脾胃。
5.脾虛濕困證:可能是氣虛體質、體虛久病等原因造成的,容易導致脾的臟腑功能減弱,引起口中黏膩、腹部脹氣、腹瀉等症狀,也可能會造成脾大的現象。在平時要注意避免長時間處於潮濕的環境中,以免影響到病情的恢復,也可配合醫生使用參苓白術丸、木香順氣丸等藥物,可以起到健脾祛濕的功效。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適當的進行有氧運動,例如慢跑、散步、打太極拳等,能夠幫助增強體質,也需要注意隨時關注病情的發展情況,定期去正規的醫院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