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脾虛一般指心脾兩虛,心脾兩虛的常見症狀主要有心慌、頭暈、乏力、失眠、便溏等,建議前往醫院就診,聽從醫生意見使用一般治療、心理調節、藥物治療、針灸治療等方法改善。
1.心慌:出現心脾兩虛情況後,患者心血不足,就會導致心功能減弱,出現心悸、心慌等症狀,患者常常感覺心跳不規律、心裡不踏實。建議平時保持居住環境安靜、溫度適宜,注意勞逸結合,避免熬夜,不要讓身體過度勞累,適當進行運動,如慢跑、打太極拳、八段錦等,飲食方面多吃補益心脾的食物,如山藥、大棗、龍眼肉等,對病情恢復有利。
2.頭暈:脾氣虛損,氣血生化不足,導致心失所養,身體內部的血失統攝,就會導致頭暈。建議平時調整心態,適度用腦,不可過於勞心費力,保持心情舒暢,精神愉快,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可培養一些興趣愛好,如繪畫、聽音樂等,有助於身體恢復。
3.乏力:脾為後天之本,心脾兩虛後,使脾臟運化、升清、統血等功能失常,運化水濕的能力下降,導致水濕內停,會造成身體乏力,還會出現困倦、少言等症狀。心脾兩虛治療原則為健脾養心、益氣補血,患者可以由醫生診斷後,使用歸脾湯、人參養榮湯等中醫方劑加減治療。
4.失眠:心主血脈,主藏神,可以推動和調控血液運行,輸送營養物質於全身臟腑形體官竅,出現心脾兩虛後,心的功能下降,使心神失養,患者通常會出現失眠、多夢、睡眠不安等情況。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中成藥治療,常用中成藥如歸脾丸、人參歸脾丸等,通常能夠減輕症狀。
5.便溏:脾主運化,能夠運化食物以及運化水液,心脾兩虛時,會影響脾胃功能,導致脾胃功能下降,從而引發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醫生可用毫針針刺或艾灸熏熨相關腧穴,常用穴位包括內關、三陰交、照海、心俞、脾俞等,也能起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建議平時改變生活方式,養成規律的作息,保持飲食營養豐富、均衡,做好情緒調整,避免情緒波動過大,遵醫囑規範用藥,定期前往醫院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