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根據起病情況及病情程度,分為急性中耳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等。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有一定的差別,具體分析如下:
1.急性中耳炎:是發生在中耳黏膜的急性、炎症性反應,發病突然,常表現為耳痛等急性感染,可能伴隨中耳積液、黏膜化膿性改變等。臨床治療可遵醫囑使用頭孢克洛顆粒抗感染,使用苯酚甘油滴耳消炎止痛,如果有化膿性改變引流不暢等,可實行鼓膜切開術引流膿液。
2.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病程超過三個月或者反復感染,表現為耳部流膿、鼓膜穿孔、聽力下降等,部分還可能出現中耳膽脂瘤。治療時要去除誘因,遵醫囑使用頭孢克洛緩釋片、阿莫西林膠囊等抗生素,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緩解症狀。存在中耳膽脂瘤可實行乳突根治術。
3.分泌性中耳炎:多數由呼吸道感染誘發,由於出現中耳積液,表現為耳悶、耳鳴、聽力下降等。早期可通過引流消除積液,如果保守治療效果不理想,可實行鼓膜穿刺、鼓膜切開置管等方式清除積液。同時遵醫囑使用頭孢呋辛酯片、歐龍馬滴劑等藥物治療。
除上述常見類型外,中耳炎還包括真菌性中耳炎、壞死性中耳炎等。具體要到正規醫院耳鼻喉科就診,完善檢查明確診斷。日常要積極預防呼吸道感染,不宜用尖銳物品摳挖耳道。不宜吸煙或吸二手煙,以減輕鼻咽組織損傷,避免咽鼓管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