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鞘瘤一般長在頸部的頸動脈鞘區,頸動、靜脈之間的內後方。
神經鞘瘤是由神經鞘細胞組成的良性腫瘤,可發生於全身各處的周圍神經,以四肢、頭頸和軀幹部位多見。其中頸部的神經鞘瘤可發生於頸部任何神經,以迷走、交感神經多見,其典型好發部位是頸動脈鞘區,頸動、靜脈之間的內後方。其多見於20-30歲,主要表現為頸部生長緩慢的較柔軟的無痛性腫塊,觸之邊界清楚、表面光滑、局部皮膚正常,與周圍組織無粘連。
雖然多是良性,但隨著逐漸增大可產生神經壓迫症狀,如交感神經受累,可有眼瞼下垂、眼球內陷、同側額部無汗等Horner綜合徵表現,迷走神經受累,可有聲嘶和嗆咳。因此,一旦發現並確診後及時手術切除,通過保留相關神經切除,若為周圍神經來源,應完整切除,若來源於重要神經乾時,可將腫瘤上的神經乾外膜切開,將腫瘤切除。腫瘤完整切除者一般不易復發。
若是發現神經鞘瘤,建議及時就診,明確診斷後,及時針對性進行治療。日常要注意飲食,避免嗆咳,要加強心理疏導,術後要保持創面清潔、衛生,瘤體較小,未手術者,要定期復查影像學檢查,檢測腫瘤生長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