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虛可能會有乏力、犯困等表現。因為中醫認為腎為臟腑之本,十二經之根,先天之本在於腎。腎臟精氣不足、陰陽失衡之後,就可能會導致全身乏力、犯困、疲憊等症狀出現。
腎虛分為多個類型,常見的是腎陰虛和腎陽虛,這兩種腎虛都會導致全身乏力。但二者的區別在於腎陽虛是四肢不溫,同時會有犯困、頭腦不清醒等表現。而腎陰虛則表現為五心煩熱、全身乏力、失眠多夢等。
因此,如果全身乏力合併犯困、睡不醒等症狀,與腎陰虛基本無關,而是腎陽虛的症狀。腎陽虛需要服用溫腎陽的藥物進行治療,常見藥物類型有金匱腎氣丸、桂附地黃丸、至寶三鞭丸等,同時腎陽虛需要做好生活護理,比如保持規律睡眠、隨天氣變化增減衣物、多吃溫熱滋補類食物等,都對腎陽虛恢復有幫助。
乏力、犯困未必就絕對是腎虛症狀,腦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糖尿病、嚴重肝臟疾病、惡性腫瘤等都可能會出現類似症狀。因此建議先就醫進行檢查,明確病因後再針對性治療。日常生活中應當注意勞逸結合,讓身體得到充分休息,以緩解乏力、犯困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