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甚麼原因會引起藥物性耳聾

發佈時間:2016-03-20 09:36:58
張家奎主治醫師 山東省文登整骨醫院

藥物性耳聾在各類耳鼻喉病症當中發病率是佔有相當的比重的,而且藥物性耳聾早期是沒有甚麼明顯的症狀的,所以導致很多患者沒有及時的發現導致了病情的延誤,給自身的健康帶來了很大的危害,那麼,甚麼原因會引起藥物性耳聾的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藥物性耳聾的原因:

藥物性耳聾指的是使用某些藥物治病或人體接觸某些化學制劑所引起的耳聾。多年來,由於大量化學藥物和抗菌素的廣泛應用,己發現近百種耳毒性藥物。在我國,由於尚未制定禁止和限制使用耳毒性藥物的法律法規,許多耳毒性藥物使用的十分普遍和隨意,有些甚至達到了濫用的程度。目前,藥物致聾己成為我國聾兒的主要發病原因。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能誘發藥物性耳聾的藥物稱之為耳毒性藥物。包括抗生素和非抗生素兩類。其中又以耳毒性抗生素最為常見。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鏈霉素對內耳前庭部分損傷比耳蝸部分更容易。接受1克/天超過1周鏈霉素治療的4%~15%的患者,可發生可檢測到的耳聾,通常在短暫的潛伏期後(7~10天)出現,如果治療繼續,則逐漸加重,直至變成永久性耳聾。新霉素在所有抗生素中具有最大的耳蝸毒性。當大劑量口服和作為腸道消毒的結腸灌注,特別是在有腸道潰瘍或其他黏膜病變存在時,易使有足夠量的藥物被吸收而損傷聽力。卡那霉素和丁胺卡那霉素耳蝸毒性與新霉素近似。紫霉素對前庭和耳蝸均有毒性。萬古霉素可引起耳聾,尤其是在有腎功能不良時。慶大霉素和妥布霉素對耳蝸及前庭也有毒性。

這類抗生素性耳聾有3個特點應引起注意。如慶大霉素、鏈霉素等引起的聽力損害,首先發生在內耳高頻率區,使高音聽力下降,一般不易被人察覺,待用藥數周、數月或停藥半年、一年後,毒性擴展至低頻率區,病人聽話發生困難,這叫「遲發性耳毒反應」,尤以嬰幼兒、老年人最為多見。又如新霉素、卡那霉素等,即使停用,它們在體內也已完全分解、排泄,但由藥物引起的內耳毛細胞的退化及聽神經細胞的變性萎縮卻仍在繼續進行,直至聽力完全喪失,變為全聾,此稱「漸進性耳毒反應」。

藥物性耳聾一旦形成,很難治療,尤其是病情較重、病程較長的病人更難治療。但對藥物性耳聾也並非束手無策,毫無辦法。採取一些積極的治療措施,可望使部分患者恢復部分聽力。

引起藥物性耳聾的具體原因,上面都已經做了詳細的介紹。在生活中就要減少與這些病因的接觸,可以降低藥物性耳聾對身體的危害。一旦出現症狀需盡早去醫院進行治療。

相關文章
甚麼原因會引起藥物性耳聾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