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水氣凌心證的中醫辨證治療方法

發佈時間:2022-01-05 09:05:16
白文武副主任醫師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

水氣凌心證是中醫病證名。多由脾腎陽虛或心腎陽虛引起水飲上逆,侵凌於心所致,證屬本虛標實。其病位主要在心,然而常常涉及脾、腎兩臟陽氣虛衰,導致痰飲,瘀血等的產生,而使病情更趨複雜多端,通過下面的中醫的治療方法可治療此證。

一、辨證

1.本證為虛實夾雜證候:要注意處理好扶正、祛邪的關係,在小便不利,肢體浮腫經治療好轉時,若過早補陽會助長熱邪,過早補氣補陰又會礙於濕邪,導致水邪復聚,逆上犯心。因此,在余邪未盡階段,宜用祛邪不傷正,扶正不礙邪的“和”法治療。只有餘邪已盡,方可根據心陽不振兼見肺脾氣虛或腎陽虛弱而隨證施治,調補善後;

2.水氣凌心由於水邪逆上:心主血脈的功能易為水邪阻礙而失調,出現瘀血症狀,儘管瘀血證候明顯仍為標證,是病理產物成為的繼發致病因素,因此,水飲、瘀血二者之間的主次矛盾要妥善處理,不能單純使用活血化瘀治標失本,只有加強補氣行氣,佐以活血化瘀之品,方不耽誤病程;

3.水氣凌心之證還常兼見肺脾氣虛:臨床表現可見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此時治療當以補脾化濕治本為主,不宜過於分利,以免利水傷陰,造成病情加重。

二、施治

1.中藥方劑治療

1)、苓桂術甘湯加味:茯苓、桂枝、白術、豬苓,法半夏、澤瀉、沈香、大腹皮。本方適用於水氣凌心之肺脾氣虛者;

2)、真武湯加減:附子、白術、茯苓、白芍、桂枝、沈香、補骨脂、乾姜。本方適用於水氣凌心之腎陽虛弱者。

2、針灸治療:

1)、針刺:主穴取心俞、巨闕.陰谷、腎俞、脾俞,配穴取委陽、三焦俞、氣海,補法行針;

2)、艾灸:可用上述針刺穴位,進行艾灸,其中心俞、脾俞、腎俞及氣海為必灸之穴。

水氣凌心證的中醫辨證治療方法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