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濕熱最好的中藥有藿香、佩蘭、茯苓、蒼術、薏苡仁、五加皮等。脾胃濕熱,中醫病證名。是指濕熱蘊結脾胃,脾失健運胃失納降而形成的證候。本證可因飲食不調,膏粱厚味,釀成濕熱,內蘊脾胃而引起,亦可因感受濕熱交阻於中焦而致病。常見於洩瀉、痢疾、濕阻、黃疸、水腫、鼓脹等疾病中。中醫臨床上常用於脾胃濕熱的中草藥有黃連、黃芩、梔子、茵陳、薏苡仁等,簡介如下:
1.黃連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於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
2.黃芩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用於濕溫、暑濕,胸悶嘔惡,濕熱痞滿,瀉痢,黃疸,肺熱咳嗽,高熱煩渴,血熱吐衄,癰腫瘡毒,胎動不安。
3.梔子
瀉火除煩,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外用消腫止痛。用於熱病心煩,濕熱黃疸,淋證澀痛,血熱吐衄,目赤腫痛,火毒瘡瘍,外治扭挫傷痛。
4.茵陳
清熱利濕、退黃。主治黃疸、小便不利、濕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
5.薏苡仁
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痹排膿、解毒散結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