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可發於任何年齡段人群,但是相對來說,20-55歲的人群發病率較高。出現後主要表現為患處關節疼痛、腫大、活動受限、畸形、功能障礙等。要想快速緩解這些不適,就要立即去正規醫院做好檢查和治療,只有這樣才能減少類風濕關節炎的危害,更好的保障自身健康。那麼,做哪些檢查能夠確診類風濕關節炎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瞭解一下吧。
1.常規實驗室檢查
患有類風濕關節炎,在治療之前需要做好各項常規檢查,如血常規檢查、尿常規檢查等,都能輔助確診疾病,避免誤診誤治的情況發生。
2.X線檢查
確診此病還要做X線檢查,因為通過此項檢查可以直觀的瞭解患處關節周圍軟組織損傷情況以及關節間隙狹窄情況,從而針對病情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案進行醫治,消除危害。
3.多普勒超聲檢查
確診類風濕關節炎,還要做多普勒超聲檢查,因為通過此項檢查可以檢測關節結構損害程度,有助於評估炎症嚴重情況。
4.MRI檢查
早期類風濕關節炎,可以通過MRI檢查進行確診。因為通過MRI檢查能夠直觀的瞭解滑膜增厚、骨髓水腫和關節面侵蝕的情況,進而幫助患者選擇最佳的治療方法醫治,控制病情,減少危害。
如果發現自己有類風濕關節炎的症狀,就要做好這四項檢查,只有這樣才能明確疾病類型、誘因和嚴重程度,進而做到最有效的針對醫治,消除危害。但是要注意,在類風濕關節炎恢復期間,不能劇烈運動,也不能幹太重的體力活,以免患處關節疼痛加重,影響疾病恢復。除此,患者還要注意加強營養,多吃含鈣、鐵、鋅等微量元素豐富的食物,以便更好的輔助科學方法醫治,促進疾病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