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腦卒中指的是血管疾病,患者在發病時出現頭暈、頭痛以及認知障礙,如果病情嚴重,還可引起運動障礙或者吞咽障礙。腦卒中疾病主要是因為出現高血壓、糖尿病以及血管老化所致,在人們用力過猛或者情緒激動時最容易發病。手術可以改善出血性腦卒中,那麼術後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1.術後觀察
大腦手術的風險比較高,所以病人在術後必須住院休息,醫務人員會密切觀察人們的身體變化,比如瞳孔變化,是否嘔吐,血壓是否升高,呼吸變化等。如果患者脈搏加快,呼吸困難,一般需要及時治療。
2.降低顱內壓
人們在腦卒中術後顱內壓升高是常見的併發症,所以患者需要尋求醫生幫助,醫生一般對患者靜脈注射藥物。臨床上常用的藥物是甘露醇,有利於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和降低顱內壓。
3.注意肺炎
如果病人在術後沒有得到良好的照顧,容易產生肺炎疾病。如果術後的人出現咳痰現象,必須霧化治療,根據檢查結果選擇合適的抗生素。家人需要每隔幾個小時就將病人翻身,避免形成褥瘡。
4.加強營養
病人在手術之後需要得到良好的營養補充,可以鼻飼餵養或者經口進食,建議家人給患者準備容易消化和富含營養的食物,比如牛奶、魚湯、麵條等,應當堅持少量多餐的進食原則。
總而言之,人們盡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出現腦卒中疾病,比如控制血脂,控制體重,不要情緒過度激動等。如果產生出血性腦卒中疾病,患者在術後必須調理身體,盡量和醫生交流溝通,積極配合醫務人員的檢查。如果大家不護理好自己的身體,生命健康會受到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