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關節腫痛可能由類風濕關節炎、骨關節炎、痛風、感染性關節炎、腫瘤等疾病引起。
1.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關節滑膜,導致關節腫脹、疼痛、僵硬,尤其在早晨起床時症狀明顯,活動後可稍有緩解。常累及雙手小關節,如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等,隨著病情進展可侵犯其他關節,嚴重影響關節功能。
2.骨關節炎:多見於中老年人,是一種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為特徵的疾病。主要累及膝關節、髖關節、脊柱等負重關節,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活動時疼痛加劇,休息後緩解,晚期可出現關節畸形。
3.痛風:是由於體內嘌呤代謝紊亂,尿酸生成過多或排泄減少,導致尿酸鹽結晶沈積在關節引起的炎症反應。常突然發作,多在夜間,疼痛劇烈,最常累及第一跖趾關節,也可累及其他關節,局部皮膚可出現紅腫、發熱。
4.感染性關節炎:由細菌、病毒、真菌等病原體感染關節引起。起病急,關節疼痛、腫脹明顯,伴有發熱、寒戰等全身症狀,關節腔內可出現積液,嚴重時可導致關節破壞。
5.腫瘤:包括原發性骨腫瘤和轉移性骨腫瘤。原發性骨腫瘤如骨肉瘤、骨巨細胞瘤等,可引起局部疼痛、腫脹,逐漸加重;轉移性骨腫瘤多由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轉移而來,常見於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除關節腫痛外,還可能有原發病灶的症狀。
出現骨關節腫痛症狀時,應注意休息,避免關節過度勞累和損傷。及時就醫,進行詳細檢查,明確病因後在醫生指導下規範治療,切不可自行用藥,以免延誤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