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抽血後淤青常見原因有按壓不當、血管彈性差、凝血功能異常、血小板異常、藥物影響等。
1. 按壓不當:抽血後按壓時間不足、按壓部位不準確或力度不夠,會使血液從血管針眼處滲出到皮下形成淤青。抽血後應使用棉球垂直按壓穿刺部位5 - 10分鐘,不要揉搓,確保按壓準確且力度適中。
2. 血管彈性差:年齡增長、長期吸煙、缺乏運動等因素會導致血管彈性下降,抽血後血管不易收縮止血,易出現淤青。平時應適當運動,戒煙限酒,多吃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增強血管彈性。
3. 凝血功能異常: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或後天因肝臟疾病等導致凝血功能障礙,抽血後傷口止血時間延長,容易出現淤青。需就醫檢查,針對病因治療,如補充凝血因子等。
4. 血小板異常:血小板數量減少或功能異常,會影響止血過程,導致淤青。應及時就醫,明確血小板異常原因,必要時進行相應治療。
5. 藥物影響: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如阿司匹林等,會抑制血液凝固,增加抽血後淤青的幾率。若因病情需服用此類藥物,抽血前可咨詢醫生,必要時調整用藥。
日常要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清潔乾燥,避免沾水以防感染。抽血後短時間內避免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若淤青長時間不消退或伴有其他異常症狀,如出血不止、頻繁出現淤青等,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