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輸液常見的5種併發症為發熱反應、急性肺水腫、靜脈炎、空氣栓塞、血栓形成等。
1. 發熱反應:多因輸入致熱物質引起。輸液瓶清潔滅菌不徹底,輸入的溶液或藥物製品不純、消毒保存不良,輸液器消毒不嚴或被污染等,都會導致患者在輸液過程中或輸液後出現發冷、寒戰和發熱等症狀。輕者體溫在38℃左右,停止輸液後數小時內可自行恢復正常;嚴重者初起寒戰,繼之高熱,體溫可達40℃以上,並伴有頭痛、惡心、嘔吐、脈速等全身症狀。
2. 急性肺水腫:由於輸液速度過快,短時間內輸入過多液體,使循環血容量急劇增加,心臟負荷過重引起。患者突然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咳嗽、咯粉紅色泡沫樣痰,嚴重時痰液可從口、鼻腔湧出。聽診肺部布滿濕囉音,心率快且節律不齊。
3. 靜脈炎:長期輸注高濃度、刺激性較強的藥液,或靜脈內放置刺激性強的塑料管時間過長,引起局部靜脈壁發生化學炎性反應;也可因在輸液過程中,無菌操作不嚴格,導致局部靜脈感染。沿靜脈走向出現條索狀紅線,局部組織發紅、腫脹、灼熱、疼痛,有時伴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
4. 空氣栓塞:輸液導管內空氣未排盡,導管連接不緊,有漏縫;加壓輸液、輸血時無人守護,液體輸完未及時更換藥液或拔針,均有發生空氣栓塞的危險。患者感到胸部異常不適或有胸骨後疼痛,隨即發生呼吸困難和嚴重的發紺,並伴有瀕死感。聽診心前區可聞及響亮的、持續的水泡聲。
5. 血栓形成:長期臥床、血液黏稠度高、血管內皮損傷等因素易導致血栓形成。表現為局部疼痛、壓痛,沿靜脈走向可觸及條索狀硬結,肢體活動時疼痛加劇。
靜脈輸液時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控制輸液速度和量。醫護人員需密切觀察患者反應,及時發現並處理異常情況。患者自身也應注意輸液部位的保護,若出現不適及時告知醫護人員,以便盡早採取措施,減少併發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