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出血與月經在發生時間、出血量、出血原因、血液特點、伴隨症狀等方面存在不同 。
1. 發生時間:產後出血發生在胎兒娩出後24小時內,多在產後數小時內出現;月經則是女性生育期週期性出現,一般間隔21-35天,平均28天。
2. 出血量:產後出血出血量較多,超過500毫升,嚴重時可達數千毫升;月經出血量相對較少,一般每次月經量在20-60毫升,超過80毫升屬於月經過多。
3. 出血原因:產後出血主要因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裂傷、凝血功能障礙等;月經是由於卵巢週期性變化,子宮內膜週期性脫落出血。
4. 血液特點:產後出血血液常伴有胎盤、胎膜組織碎片;月經血一般為暗紅色,不凝固,含有子宮內膜碎片、宮頸黏液及脫落的陰道上皮細胞。
5. 伴隨症狀:產後出血常伴有頭暈、乏力、心慌、血壓下降等失血症狀,嚴重時可致休克;月經期間可能有輕微腹痛、腰酸、乳房脹痛等不適。
日常要關注自身身體狀況,產後需密切留意陰道出血情況,出現異常及時就醫。經期要注意衛生,避免勞累,保持良好生活習慣。若出現月經異常或產後恢復問題,應遵循醫生指導進行檢查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