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在病因、出現時間、黃疸程度、持續時間、治療方式等方面上存在不同。
1. 病因:母乳性黃疸主要因母乳中某些成分影響膽紅素代謝所致;病理性黃疸病因多樣,如膽紅素生成過多、肝臟膽紅素代謝障礙、膽汁排泄障礙等。
2. 出現時間:母乳性黃疸一般在出生後3-8天出現;病理性黃疸出現較早,常在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
3. 黃疸程度:母乳性黃疸程度相對較輕,血清膽紅素水平一般不會過高;病理性黃疸程度較重,血清膽紅素常超過相應日齡、胎齡的生理性黃疸範圍。
4. 持續時間:母乳性黃疸持續時間較長,足月兒可長達2-3個月,早產兒可持續3-4個月;病理性黃疸持續時間不定,若未及時治療,可能持續加重或反復。
5. 治療方式:母乳性黃疸一般暫停母乳餵養2-3天,黃疸可明顯減輕;病理性黃疸則需針對病因治療,如光照療法、藥物治療、換血療法等。
日常若發現新生兒黃疸,應密切觀察黃疸變化情況。若黃疸出現早、程度重、持續不消退或退而復現等,需及時就醫,明確黃疸類型,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範治療,不可自行盲目處理,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