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局灶性結節性增生通常是一種肝臟的良性病變。
肝臟局灶性結節性增生由正常肝細胞、膽管、 Kupffer 細胞等組成,中央有纖維瘢痕及放射狀纖維間隔,將其分隔成多個小結節。它並非真正的腫瘤,而是一種血管畸形引發的增生性病變。一般認為,可能與肝臟局部血管異常有關,在異常血管的影響下,周圍肝細胞出現代償性增生,進而形成局灶性結節性增生。
多數肝臟局灶性結節性增生患者沒有明顯症狀,常在體檢做影像學檢查時偶然發現。少數情況下,較大的病變可能壓迫周圍組織,引起上腹部疼痛、飽脹等不適症狀。通過超聲、CT、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學檢查,可對其進行初步診斷,典型表現有助於與其他肝臟病變相鑒別。在某些難以確診的情況下,可能需要進行肝臟穿刺活檢來明確診斷。
對於無症狀的肝臟局灶性結節性增生,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定期復查觀察其大小、形態等變化即可。若出現症狀,或病變較大有破裂出血風險等情況,可能需要考慮手術治療。日常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規律作息,避免熬夜,飲食均衡,減少高脂肪、高糖食物攝入,適當運動,控制體重。同時,務必按照醫生要求定期復查,以便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變化並採取相應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