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痿症通常指肢體筋脈弛緩,軟弱無力,不能隨意運動,或伴有肌肉萎縮的一類病症。
痿症的發生多與五臟功能失調相關。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虛弱,運化失常,氣血生化不足,肢體筋脈失於濡養,就易引發痿症。肝腎虧虛也不容忽視,肝藏血,腎藏精,精血互生,若肝腎不足,精血虧虛,筋骨失養,同樣會導致肢體痿軟無力。肺熱葉焦亦是重要因素,肺主氣,朝百脈,若肺熱傷津,津液不布,筋脈失潤,也可出現痿症表現。
痿症涵蓋多種類型,如肺熱津傷型,多因外感溫熱邪毒,耗傷肺津,導致筋脈失養;濕熱浸淫型,常因久居濕地,或冒雨涉水,濕邪侵襲,郁而化熱,濕熱蘊結,浸淫筋脈;脾胃虛弱型,多由飲食不節,或久病體虛,脾胃受損,氣血生化無源;肝腎虧損型,多因先天不足,或房勞過度,耗傷肝腎精血。
在日常生活中,對於痿症患者,應注重飲食調養,保證營養均衡,可適當多攝入健脾益胃、滋補肝腎的食物。同時,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防止病情加重。適當進行康復鍛鍊,有助於提高肢體功能,但需循序漸進。還應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志過激,積極配合治療,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