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通常會導致尿蛋白。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當人體感染登革病毒後,病毒在體內大量繁殖,會引發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病毒及其毒素會對全身的血管內皮細胞造成損傷,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的一些成分包括蛋白質就容易漏出到血管外。腎臟作為人體重要的過濾和排泄器官,腎小球的濾過功能也會受到影響。原本不能通過腎小球濾過膜的蛋白質,此時可能會通過受損的濾過膜進入尿液,從而使尿液中蛋白質含量升高,出現尿蛋白。
同時,登革熱還可能引發全身炎症反應,這種炎症狀態會干擾腎臟的正常代謝和功能調節,進一步加重腎臟的損傷,促使更多蛋白質從尿液中排出。而且,登革熱患者在患病過程中可能會出現脫水、休克等情況,這會導致腎臟灌注不足,腎臟為了維持自身的功能,內部的血流動力學發生改變,也會影響腎小球的濾過和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使得尿蛋白的出現幾率增加。
日常生活中,預防登革熱很重要。要注意做好防蚊滅蚊措施,比如安裝紗窗、使用蚊帳、噴灑殺蟲劑等。前往登革熱流行地區時,盡量穿著長袖長褲,避免在蚊蟲活動高峰期外出。若不幸感染登革熱,務必積極配合治療,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用藥、休息,密切關注身體各項指標的變化,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可能出現的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