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痢疾和腸炎的區別主要體現在病因、症狀、大便特點、治療方法、預後情況等方面。
1. 病因:小兒痢疾多由痢疾桿菌感染引起;腸炎則可由病毒、細菌、寄生蟲等多種病原體感染,也可能因飲食不當、過敏等非感染因素引發。
2. 症狀:痢疾患兒常有發熱、腹痛、里急後重感明顯,即總有便意卻排便不暢;腸炎主要症狀為腹痛、腹瀉,發熱情況相對較輕,里急後重感不顯著。
3. 大便特點:痢疾大便多為黏液膿血便,量少;腸炎大便多為稀便或水樣便,可含有少量黏液,一般無膿血。
4. 治療方法:痢疾主要使用敏感抗生素進行抗菌治療;腸炎治療需根據病因,若是感染性腸炎,細菌感染可能用抗生素,病毒感染多對症治療,非感染性腸炎則調整飲食等。
5. 預後情況:多數痢疾患兒規範治療可治癒,但部分可能轉為慢性;腸炎一般預後較好,去除病因後症狀多能較快緩解。
日常要注意小兒飲食衛生,不吃不潔食物,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好習慣。若小兒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後嚴格遵醫囑治療,避免自行用藥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