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具有溫經散寒、行氣通絡、扶陽固脫、防病保健、消瘀散結等功效和作用。
1. 溫經散寒:艾灸通過溫熱刺激,可使氣血運行通暢,驅散寒邪。對於因寒邪凝滯導致的痛經、關節疼痛、胃脘冷痛等有較好的調理作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因寒引起的不適症狀。
2. 行氣通絡:人體經絡氣血不暢時會引發各種病症,艾灸的溫熱之力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像經絡不通導致的肢體麻木、肌肉勞損等,艾灸可激發經氣活動,使經絡恢復通暢,減輕疼痛與不適。
3. 扶陽固脫:陽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當人體陽氣虛弱甚至虛脫時,艾灸能起到溫補陽氣、固脫救逆的作用。如救治陽氣暴脫的休克、暈厥等危急重症,可扶助人體陽氣,增強機體抵抗力。
4. 防病保健:艾灸可激發人體正氣,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起到預防疾病、保健強身的效果。長期堅持艾灸足三里、關元等保健穴位,能調節臟腑功能,提高身體免疫力,使人精力充沛、延年益壽。
5. 消瘀散結:艾灸的溫熱效應能促進氣血運行,消散瘀血結聚。對於因氣血瘀滯形成的腫塊、結節等,艾灸可改善局部氣血狀況,使瘀滯消散,減輕局部腫脹疼痛。
進行艾灸時,要選擇正規醫療機構或在專業人士指導下操作。艾灸後注意保暖,避免吹風受寒,同時要適當補充水分。若艾灸過程中出現不適,應立即停止並咨詢醫生,確保艾灸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