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間質病的病因包括環境和職業暴露、藥物、結締組織病、特發性、遺傳等。
1. 環境和職業暴露:長期接觸如矽塵、煤塵、石棉等無機粉塵,以及發霉的乾草、穀物等有機粉塵,可引發肺部炎症和纖維化,導致肺間質病。一些化學物質如重金屬、某些有機溶劑等暴露,也可能對肺間質造成損害。
2. 藥物:部分藥物會引起肺間質不良反應,如抗腫瘤藥物博來霉素、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藥物、甲氨蝶呤等抗風濕藥物。這些藥物在體內代謝過程中,可能影響肺部細胞功能,引發免疫反應,進而損傷肺間質組織。
3. 結締組織病:像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徵等結締組織病,自身免疫系統紊亂,產生的自身抗體可攻擊肺部組織,累及肺間質,引起炎症和纖維化改變。
4. 特發性:找不到明確的環境、藥物、疾病等相關病因,可能與自身免疫異常、遺傳易感性、肺部微環境改變等多種複雜因素有關,這類肺間質病診斷相對困難。
5. 遺傳:某些基因缺陷或突變可導致遺傳性肺間質病,通過遺傳方式傳遞,使患者具有較高的發病風險,相關基因研究仍在不斷深入。
肺間質病病因複雜多樣,若懷疑患病應及時就醫檢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接觸已知的致病因素,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增強免疫力。確診後需嚴格遵醫囑治療,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延緩疾病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