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韌帶損傷的症狀有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關節不穩、皮下淤血等。
1. 關節疼痛:損傷發生後,受傷關節部位會立刻出現較為明顯的疼痛,疼痛程度因損傷的嚴重程度而異,輕度損傷可能是隱痛,重度損傷則疼痛劇烈,在活動關節或觸碰受傷部位時,疼痛會加劇。
2. 腫脹:受傷處的血管破裂出血以及組織液滲出,導致關節周圍出現腫脹現象,腫脹一般在損傷後的數小時內逐漸明顯,嚴重時關節外觀會有明顯的增粗。
3. 活動受限:由於疼痛和腫脹,關節的正常活動會受到限制,無法像往常一樣自由屈伸、旋轉等,患者往往因疼痛而不敢大幅度活動關節。
4. 關節不穩:如果韌帶損傷嚴重,關節的穩定性會受到影響,患者在嘗試行走或進行某些動作時,會感覺關節有鬆動、錯動的情況,甚至有脫臼感。
5. 皮下淤血:損傷導致皮下血管破裂,血液滲透到皮下組織,形成淤血斑,表現為皮膚表面青紫、瘀斑等,一般在受傷後的1 - 2天逐漸顯現。
出現關節韌帶損傷後,應避免受傷關節過度活動,防止損傷進一步加重。要注意休息,可適當抬高受傷肢體促進血液回流。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檢查和治療,嚴格按照醫囑進行康復訓練,以促進韌帶修復,盡可能恢復關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