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癬的原因主要有真菌感染、足部多汗、鞋子不透氣、免疫力低下、遺傳因素等。
1. 真菌感染:皮膚癬菌是引發腳癬的主要病原體,如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等。這些真菌喜好溫暖潮濕的環境,足部正符合此條件,真菌易在足部滋生繁殖,侵襲皮膚角質層,破壞皮膚結構,引發炎症反應,出現水皰、脫屑、瘙癢等症狀。
2. 足部多汗:足部汗腺豐富,若經常大量出汗,會使局部環境潮濕,為真菌生長創造有利條件。汗液中的成分還可能改變皮膚表面的酸鹼度,削弱皮膚的防禦功能,增加感染腳癬的風險。
3. 鞋子不透氣:長期穿著不透氣的鞋子,如橡膠鞋、塑料鞋等,會使足部處於悶熱潮濕的環境中,無法及時散熱和排汗,促使真菌大量滋生,進而引發腳癬。
4. 免疫力低下:當身體免疫力下降時,如患有慢性疾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過度勞累等,機體對真菌的抵抗力減弱,原本存在於足部皮膚表面的少量真菌就可能大量繁殖,引發腳癬。
5. 遺傳因素:部分人由於遺傳因素,皮膚角質層結構或功能存在缺陷,使得皮膚對真菌的易感性增加,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上腳癬。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足部清潔乾燥,勤換鞋襪,選擇透氣性好的鞋子。避免與他人共用拖鞋、腳盆等生活用品,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若已患有腳癬,應及時就醫,遵醫囑規範治療,避免病情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