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損傷的危害有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肌肉萎縮、關節畸形等。
1. 關節疼痛:關節損傷後,受損部位會出現明顯疼痛,疼痛程度因損傷類型和嚴重程度而異,從輕微刺痛到劇烈疼痛都有可能,會在活動或觸碰時加劇,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2. 腫脹:損傷會導致局部血管破裂、組織液滲出,進而引起關節腫脹。腫脹不僅會使關節外觀改變,還會進一步加重疼痛和不適感,限制關節正常活動。
3. 活動受限:由於疼痛和腫脹,關節的正常活動範圍會受到限制,無法像往常一樣自由屈伸、旋轉等,影響日常的行走、穿衣、洗漱等基本生活動作。
4. 肌肉萎縮:長期的關節損傷和活動受限,會使相關肌肉得不到足夠的運動刺激,導致肌肉逐漸萎縮,肌肉力量下降,進一步影響關節的穩定性和功能。
5. 關節畸形:嚴重的關節損傷如果未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隨著時間推移,關節結構可能會發生改變,出現關節畸形,不僅影響外觀,還會導致關節功能永久性受損。
關節損傷後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活動加重損傷。及時就醫進行詳細檢查和規範治療,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康復訓練,促進關節功能恢復,降低併發症發生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