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刺與粉瘤在病因、症狀、發病部位、治療方法上存在不同。
1. 病因:粉刺主要是由於皮脂腺分泌旺盛,毛囊口角化過度,導致皮脂排出不暢,堵塞在毛囊口形成;粉瘤則是因皮脂腺導管阻塞,皮脂腺囊狀上皮被逐漸增多的內容物膨脹所形成的瀦留性囊腫。
2. 症狀:粉刺表現為針頭大小的丘疹,頂端可出現小黑點,擠壓時可見白色或淡黃色豆腐渣樣物質;粉瘤通常為圓形,邊界清晰,表面皮膚可正常,一般無明顯疼痛,質地較硬,大小不一,小如米粒,大如雞蛋。
3. 發病部位:粉刺好發於面部、頸部、胸背部等皮脂腺豐富的部位;粉瘤可發生於身體任何有皮脂腺的部位,以頭面、頸項及胸背部較為常見。
4. 治療方法:粉刺一般通過日常清潔皮膚、合理飲食、規律作息等進行調理,症狀嚴重時可使用維A酸類藥物、抗生素等治療;粉瘤通常以手術切除為主,完整切除囊腫可防止復發,若出現感染則需先抗感染治療,再擇期手術。
日常應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選擇適合膚質的清潔產品,避免過度清潔。飲食上,減少辛辣、油膩、甜食的攝入,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規律作息,避免熬夜,適當運動,增強體質。若出現粉刺或粉瘤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遵醫囑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