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紅素腦病的臨床表現有警告期、痙攣期、恢復期、後遺症期等。
1. 警告期:表現為嗜睡、反應低下、吸吮無力、擁抱反射減弱、肌張力減低等,持續約12-24小時。此階段症狀相對較輕,若能及時發現干預,有可能避免病情進一步發展。
2. 痙攣期:出現抽搐、角弓反張和發熱等症狀。抽搐可為陣發性或強直性,嚴重程度不一,發熱可能與抽搐等導致的機體反應有關,此期持續約12-48小時,病情較為凶險。
3. 恢復期:吃奶及反應好轉,抽搐次數減少,角弓反張逐漸消失,肌張力逐漸恢復,一般持續約2周。
4. 後遺症期:可出現手足徐動,經常出現不自主、無目的和不協調的動作;眼球運動障礙,眼球向上轉動障礙,形成落日眼;聽覺障礙,耳聾,對高頻音失聽;牙釉質發育不良等,多在出生後2個月或更晚出現。
膽紅素腦病危害較大,日常要密切關注新生兒黃疸情況,一旦發現黃疸進展迅速或程度較重等異常,需及時就醫檢查,積極配合醫生進行規範治療,定期帶患兒進行體檢和神經系統評估,以便盡早發現可能存在的問題並干預,降低後遺症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