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痢疾的症狀包括腹痛、腹瀉、里急後重、膿血便、發熱等。
1. 腹痛:濕熱之邪侵襲腸道,氣血阻滯,不通則痛,多表現為腹部的墜脹疼痛,疼痛部位多在臍周及下腹部,疼痛性質較為劇烈,且持續存在,在排便前後疼痛可能會有所變化。
2. 腹瀉:濕熱蘊結腸道,導致腸道傳導失常,水谷糟粕不能正常運化吸收,從而出現頻繁腹瀉,每日排便次數可達數次甚至十幾次不等,大便質地多稀溏不成形。
3. 里急後重:濕熱之邪壅滯於大腸,氣機不暢,出現便意頻繁,但每次排便量少,總有排便不盡之感,即里急後重,患者常感覺肛門墜脹,頻繁有便意卻難以暢快解出。
4. 膿血便:濕熱毒邪損傷腸道氣血,導致大便中夾雜膿血,顏色多為暗紅色,有時可見白色黏液與膿血相混,這是濕熱痢疾較為典型的症狀表現。
5. 發熱:濕熱之邪內蘊,正邪交爭,可出現發熱症狀,體溫高低不一,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惡寒、頭痛等全身症狀。
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並治療。日常要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腸道負擔。同時,要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利於身體恢復。治療過程中需嚴格遵醫囑按時服藥,不可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以免影響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