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腦患兒的皮疹特點有瘀點、瘀斑、斑丘疹、皰疹、膿皰疹等。
1. 瘀點:最為常見,是流腦皮疹早期的典型表現。多為針尖至米粒大小,散在分布於全身皮膚,尤其是受壓部位、四肢、軀乾等,顏色初為淡紅色,後逐漸變為紫紅色,壓之不褪色。這是由於細菌侵襲血管內皮細胞,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滲出至皮下形成。
2. 瘀斑:隨著病情進展,瘀點可融合成瘀斑,大小不一,小的如黃豆,大的可融合成片,甚至波及大片皮膚。瘀斑顏色較深,呈紫黑色,提示病情較重,常伴有局部皮膚壞死,是病情凶險的表現之一。
3. 斑丘疹:部分患兒可出現斑丘疹,表現為稍隆起於皮膚表面的紅色皮疹,直徑一般在2-5毫米左右,可散在或融合分布,壓之褪色,通常伴有瘙癢感。
4. 皰疹:少數情況下會出現皰疹,皰液初期清亮,後可變為渾濁,周圍有紅暈,皰疹破潰後容易繼發感染。
5. 膿皰疹:較為罕見,表現為含有膿液的皰疹,周圍皮膚紅腫明顯,提示可能存在細菌感染加重的情況。
流腦患兒出現皮疹後,家長需密切觀察皮疹變化,包括數量、大小、顏色等。同時要注意保持患兒皮膚清潔,避免搔抓,防止皮膚破損繼發感染。若皮疹持續增多、融合或出現其他異常,應及時就醫,嚴格按照醫生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確保患兒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