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炎與濕疹在病因、臨床表現、病理特徵、治療方法上存在不同。
1. 病因:皮炎的病因相對較為明確,常與接觸外界物質有關,如接觸刺激性化學物質、某些植物等引發過敏反應。而濕疹的病因則更為複雜,是多種內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包括遺傳因素、免疫異常、環境因素、精神因素等,難以確切找到單一病因。
2. 臨床表現:皮炎多局限於接觸部位,邊界相對清晰,形態較單一,急性皮炎常表現為紅斑、水腫、水皰等,慢性期可出現皮膚增厚、苔蘚樣變。濕疹皮疹多呈多形性,可同時出現紅斑、丘疹、水皰、糜爛、滲出等,邊界一般不清晰,且容易反復發作,瘙癢劇烈。
3. 病理特徵:皮炎病理改變相對較有針對性,主要表現為接觸部位皮膚的炎症反應,細胞浸潤類型與接觸物質有關。濕疹病理變化更為多樣化,表皮細胞內及細胞間水腫,真皮淺層毛細血管擴張、充血,有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等浸潤。
4. 治療方法:皮炎治療首先要去除病因,避免再次接觸致敏物質,根據病情輕重選擇外用藥物或配合口服藥物,如糖皮質激素、抗組胺藥等。濕疹治療則強調個體化,除了避免誘發因素,還需根據不同時期選擇合適劑型藥物,如急性期有滲出時用濕敷,慢性期用軟膏等,同時可結合物理治療。
日常需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避免過度搔抓、燙洗皮膚,選擇溫和的護膚品和衣物材質。飲食上盡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易致敏食物。若患有皮炎或濕疹,應嚴格遵醫囑用藥和護理,定期復診,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