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血藥的副作用包括出血、肝功能損害、胃腸道不適、過敏反應、骨質酥鬆等。
1. 出血:抗凝血藥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血液凝固,這可能導致身體各部位出血風險增加,如皮膚瘀斑、鼻出血、牙齦出血,嚴重時可能出現消化道出血、顱內出血等,會對身體健康造成極大威脅。
2. 肝功能損害:部分抗凝血藥可能影響肝臟正常代謝和解毒功能,長期使用可能導致肝功能指標異常,如轉氨酶升高,影響肝臟正常運轉。
3. 胃腸道不適:使用抗凝血藥過程中,可能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不適症狀,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營養物質的正常攝入。
4. 過敏反應:少數人對抗凝血藥可能產生過敏,出現皮疹、瘙癢、呼吸困難等過敏症狀,嚴重過敏反應甚至會危及生命。
5. 骨質酥鬆:長期服用某些抗凝血藥,可能幹擾鈣的吸收和代謝,導致骨密度下降,增加骨質酥鬆和骨折的發生幾率。
服用抗凝血藥時,務必嚴格遵循醫生的指導,按時按量服藥。定期進行相關檢查,如凝血功能、肝功能等,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自身症狀,若有異常出血、嚴重不適等情況,應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