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麻醉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疼痛、過敏反應、局部組織損傷、神經損傷、全身毒性反應等。
1. 注射部位疼痛:注射局部麻醉藥時,藥物對組織的刺激以及穿刺操作本身,都可能導致注射部位出現疼痛。這種疼痛一般在注射瞬間較為明顯,之後隨著藥物起效會逐漸減輕。不過,個體對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感受也會有所差異。
2. 過敏反應:少數人可能對局部麻醉藥過敏,輕者表現為皮膚瘙癢、紅斑、皮疹等,嚴重時可出現呼吸道痙攣、血壓下降、過敏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症狀。過敏反應通常在用藥後較短時間內出現,需要及時進行抗過敏治療。
3. 局部組織損傷:注射過程中,如果操作不當,可能會損傷周圍的血管、肌肉、肌腱等組織。導致局部出血形成血腫,或者引起局部肌肉功能受限等情況,影響身體正常活動。
4. 神經損傷:在進行局部麻醉時,若麻醉藥物誤注入神經周圍或直接損傷神經,可能會引起神經功能障礙。表現為局部感覺異常、麻木、刺痛,嚴重時會影響運動功能,導致肢體活動受限,恢復情況取決於損傷程度。
5. 全身毒性反應:當局部麻醉藥吸收過快或用量過大時,可能會引起全身毒性反應。早期症狀有頭暈、耳鳴、視力模糊、口周麻木等,嚴重時可出現驚厥、昏迷、呼吸抑制、循環衰竭等,甚至危及生命。
進行局部麻醉後,要密切關注自身身體狀況。若出現異常症狀,如持續疼痛、呼吸困難、皮膚異常等,應及時告知醫生。同時,要嚴格遵循醫生的囑咐,做好術後護理,促進身體恢復,降低副作用帶來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