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道疾病的症狀包括腹痛、腹瀉、惡心、嘔吐、食慾不振等。
1.腹痛:這是胃腸道疾病較為常見的症狀,疼痛的性質多樣,可為隱痛、脹痛、絞痛等。疼痛部位也因疾病不同而有差異,比如胃潰瘍多在劍突下疼痛,十二指腸潰瘍常為空腹痛,疼痛部位多在上腹部偏右,腸道疾病疼痛多在臍周或下腹部等,疼痛時間和規律也各有特點。
2.腹瀉:表現為排便次數增多、糞便稀薄。感染性腹瀉常伴有發熱、腹痛等症狀,可能由病毒、細菌、寄生蟲等感染引起;非感染性腹瀉原因則較為複雜,像腸道功能紊亂、腸道腫瘤等都可能導致,有的還會出現脂肪瀉、黏液便等特殊表現。
3.惡心:是一種胃部不適、想要嘔吐的感覺,常為嘔吐的前驅症狀。多種胃腸道疾病都可能引發,如胃炎、胃潰瘍、幽門梗阻等,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導致胃腸道反應出現惡心症狀。
4.嘔吐:是胃內容物經口腔強力排出體外的過程。不同病因導致的嘔吐特點不同,如食物中毒引起的嘔吐常較劇烈,且多伴有腹痛、腹瀉;顱內病變導致的嘔吐多為噴射性,且常不伴有惡心的前驅症狀。
5.食慾不振:患者可出現對食物缺乏興趣、進食量減少。胃腸道的炎症、腫瘤等病變,會影響消化功能,導致胃腸蠕動減慢、消化液分泌異常等,從而引起食慾不振,長期食慾不振還可能導致體重下降、營養不良等問題。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規律的飲食作息,避免食用過多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盡量做到定時定量進食,減輕胃腸道負擔。若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範治療,切不可自行用藥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