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損傷的危害包括疼痛、腫脹、活動受限、肌肉萎縮、關節畸形等。
1. 疼痛:膝關節損傷後,損傷部位會出現明顯疼痛,這是由於損傷刺激了神經末梢。疼痛程度因損傷類型和嚴重程度而異,輕者可能是隱痛,重者則可能劇痛難忍,影響正常生活與休息。
2. 腫脹:損傷常導致局部血管破裂出血以及組織液滲出,進而引起膝關節腫脹。腫脹會使關節腔內壓力升高,進一步加重疼痛和不適感,還可能影響關節的正常活動。
3. 活動受限:損傷會破壞膝關節的正常結構和功能,導致關節活動範圍減小。患者可能無法正常屈伸、旋轉膝關節,行走、上下樓梯等日常活動都會受到嚴重影響。
4. 肌肉萎縮:膝關節損傷後,由於長時間的活動減少,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得不到足夠的鍛鍊,會逐漸出現萎縮。肌肉萎縮會降低對膝關節的支撐和保護作用,增加再次損傷的風險。
5. 關節畸形:嚴重的膝關節損傷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隨著時間推移,關節結構可能會發生改變,導致關節畸形。關節畸形不僅影響外觀,還會進一步加重關節的磨損和疼痛,降低關節的使用壽命。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護膝關節,運動前充分熱身,避免過度運動和劇烈碰撞。一旦發生膝關節損傷,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治療建議,積極進行康復訓練,以減少損傷帶來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