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便秘的方法有中藥調理、針灸推拿、食療、穴位按摩、中藥灌腸等。
1. 中藥調理:依據中醫理論對便秘進行辯證分型,實秘常因腸胃積熱、氣機郁滯等所致,熱秘常用麻子仁丸清熱潤腸;氣秘以六磨湯順氣導滯。虛秘多因氣血陰陽虧虛,氣虛便秘用黃芪湯補氣潤腸;血虛便秘以潤腸丸養血潤燥;陰虛便秘用增液湯滋陰通便;陽虛便秘則用濟川煎溫陽通便。
2. 針灸推拿:通過針刺特定穴位,如天樞、上巨虛、支溝等,依據虛實採用不同手法,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推拿常按摩腹部,以順時針方向圍繞肚臍進行揉按,還可按摩足三里、大腸俞等穴位,促進胃腸蠕動。
3. 食療:對於熱秘,可食用清熱降火食物,如綠豆、苦瓜等;氣秘者可適當吃些理氣食物,如蘿蔔、柑橘等;氣虛者可常喝山藥粥、黃芪粥;血虛者食用黑芝麻、核桃等;陰虛者吃百合、銀耳;陽虛者可吃羊肉、核桃等。
4. 穴位按摩:自行按摩一些穴位,如內關、合谷等,以適當力度按壓,每個穴位3 - 5分鐘,每天數次,有助於調節胃腸功能,改善便秘。
5. 中藥灌腸:將具有通便作用的中藥濃煎後,通過灌腸方式使藥物直接作用於腸道,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排便,常用於實證便秘且病情較急者。
便秘患者日常應養成良好生活習慣,規律作息,適當增加運動量,促進胃腸蠕動。飲食上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穀類等,保證充足水分攝入。若便秘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規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