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傳播途徑有血液傳播、母嬰傳播、性傳播、密切生活接觸傳播、醫源性傳播等。
1. 血液傳播:通過輸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血液製品,或使用未經嚴格消毒而被污染的醫療器械,如注射器、針灸針、拔牙工具等,病毒可經破損皮膚或黏膜進入人體引發感染。
2. 母嬰傳播:患有病毒性肝炎的母親在懷孕、分娩過程中,病毒可通過胎盤、產道或產後哺乳等方式傳播給胎兒或新生兒,導致新生兒感染。
3. 性傳播:與病毒性肝炎患者發生無防護的性行為,病毒可通過破損的黏膜進入另一方體內,從而造成傳播,尤其是夫妻間傳播風險較高。
4. 密切生活接觸傳播:日常生活中共用牙刷、剃須刀等個人物品,若這些物品被病毒污染且皮膚有破損,就可能導致病毒傳播;共同生活中皮膚黏膜微小破損處接觸到患者的唾液、汗液等體液也可能引發感染。
5. 醫源性傳播:在醫療操作過程中,如手術、輸血、透析等,如果醫療器械消毒不徹底,或者醫療環境不衛生,病毒就可能在患者之間傳播。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個人衛生,避免不必要的輸血和使用不安全的醫療器械,提倡使用安全套等安全性行為方式。對於有肝炎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應定期體檢,必要時遵醫囑採取預防措施,降低感染病毒性肝炎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