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不循經病因病機包括氣虛、血熱、血瘀、外傷、久病體虛等。
1. 氣虛:氣對血液有固攝作用,若人體氣虛,氣的固攝功能減弱,無法統攝血液在脈道中正常運行,血液就容易逸出脈外,從而出現血不循經的情況,如久病體虛、勞累過度等導致氣虛,進而引發各種出血症狀。
2. 血熱:熱邪侵入人體,易迫血妄行。熱邪熾盛,可使血液運行加速,脈道擴張,血液衝破脈壁而逸出,出現咯血、吐血、衄血等多種出血表現,常見於外感溫熱病邪、情志過激化火等情況。
3. 血瘀:瘀血阻滯脈道,導致血液運行不暢,局部血液瘀積,壓力增大,可使血液溢出脈外。跌打損傷、氣滯血瘀等都可形成瘀血,進而引發血不循經的病理變化。
4. 外傷:各種外力損傷,如刀傷、撞擊傷等,直接破壞脈道,使血液不能在脈內正常流動,而溢出脈外,導致局部出血或全身性的血不循經症狀。
5. 久病體虛:長期患病,身體正氣逐漸耗損,臟腑功能衰退,氣血生化不足,氣不攝血,血行無力,也容易出現血不循經的現象,導致各種慢性出血症狀。
日常應注意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以防耗傷正氣。飲食上,避免過食辛辣、溫熱、刺激性食物,以防助火生熱。適當進行運動鍛鍊,增強體質。若出現血不循經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遵醫囑進行診斷和治療,不可自行盲目用藥,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