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的危害包括下肢沈重乏力、皮膚營養性變化、血栓形成、破裂出血、潰瘍等。
1. 下肢沈重乏力:靜脈曲張導致血液回流不暢,大量血液淤積在下肢靜脈內,使下肢產生沈重、乏力感,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後症狀加劇,影響日常活動與生活質量。
2. 皮膚營養性變化:長期血液淤滯影響皮膚營養供應,皮膚逐漸出現萎縮、脫屑、瘙癢、色素沈著等現象,外觀改變且帶來不適。
3. 血栓形成:靜脈曲張使血流緩慢、淤滯,易引發血栓形成,即深靜脈血栓,若血栓脫落進入肺部,可導致肺栓塞,嚴重威脅生命。
4. 破裂出血:曲張靜脈壁變薄,受外力碰撞或輕微損傷就可能破裂出血,出血往往較突然且難以自行止血,處理不當易引發感染。
5. 潰瘍:皮膚營養障礙進一步發展可形成潰瘍,多發生在腳踝附近,創面難以愈合,易繼發感染,給患者帶來極大痛苦,嚴重影響生活與工作。
日常生活中,應避免久站久坐,適當活動促進血液循環,休息時抬高下肢利於血液回流。穿著醫用彈力襪輔助治療。若出現相關症狀,需及時就醫,嚴格遵醫囑治療,定期復查,防止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