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關節炎的疼痛特點有活動後加重、休息時緩解、晨起時僵硬疼痛、疼痛呈漸進性、偶有夜間痛等。
1. 活動後加重:骨關節炎患者在進行關節活動時,關節軟骨磨損、滑膜受到刺激,導致疼痛加劇。比如行走、上下樓梯、蹲起等動作,都會增加關節的負荷,使得疼痛症狀明顯。因為活動過程中關節面之間的摩擦、壓力增大,刺激了周圍的神經末梢,從而引發疼痛。
2. 休息時緩解,包括當患者停止活動,讓關節處於休息狀態時,關節所承受的壓力和摩擦力減小,神經末梢受到的刺激也隨之減輕,疼痛症狀就會逐漸緩解。休息可以使關節周圍的組織得到放鬆,減少炎症介質的釋放,有助於減輕疼痛。
3. 晨起時僵硬疼痛:早晨起床時,患者常感覺關節僵硬、疼痛,活動受限。因為經過一夜的休息,關節周圍的血液循環減緩,炎性物質堆積,導致關節僵硬和疼痛。一般經過適當活動後,血液循環加快,炎性物質被帶走,僵硬和疼痛症狀會有所改善。
4. 疼痛呈漸進性:隨著病情的發展,骨關節炎的疼痛會逐漸加重。初期可能只是偶爾在活動後出現輕微疼痛,對日常生活影響較小。但隨著關節軟骨的不斷磨損、關節間隙變窄等病理改變的加重,疼痛發作的頻率會增加,程度也會加劇,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5. 偶有夜間痛:部分患者在夜間睡眠時也會出現疼痛症狀,影響睡眠質量。夜間人體的痛覺閾值相對較低,同時關節周圍的肌肉放鬆,對關節的保護作用減弱,使得原本存在的關節病變更容易引發疼痛。
骨關節炎患者日常要注意關節保暖,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行走,減少關節過度負重。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如游泳、散步等,有助於增強關節周圍肌肉力量,保護關節。同時,需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控制病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