腘動脈陷迫綜合徵的臨床表現包括間歇性跛行、疼痛、腫脹、皮膚溫度改變、足背動脈搏動減弱等。
1. 間歇性跛行:患者在行走一段距離後,小腿或足部會出現乏力、沈重感,休息後症狀可緩解,繼續行走又會再次出現,這是由於腘動脈受壓,下肢供血不足導致。
2. 疼痛:多表現為小腿或足部的隱痛、脹痛,嚴重時可為劇痛,尤其在運動或長時間站立後加重,休息時減輕,疼痛程度和發作頻率因人而異。
3. 腫脹:下肢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腫脹,主要因靜脈回流受阻以及組織液滲出增多引起,腫脹部位以小腿較為常見。
4. 皮膚溫度改變:患側下肢皮膚溫度可能降低,與正常側對比明顯,因為動脈供血不足,導致皮膚的血液灌注減少,散熱相對較快。
5. 足背動脈搏動減弱:由於腘動脈受壓,導致其下游的足背動脈搏動減弱甚至消失,通過觸摸可明顯感覺到與正常側的差異。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行走,減少下肢的過度勞累。運動時要選擇合適的運動強度和方式,避免劇烈運動加重症狀。定期到醫院復查,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和康復訓練,以便及時發現病情變化並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