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藥物常見副作用包括高鉀血症、胃腸道不適、男性乳房發育、低血壓、性激素相關不良反應等。
1. 高鉀血症:螺內酯等保鉀利尿劑在抑制醛固酮作用時,可能減少鉀離子排出,導致血鉀升高。嚴重高鉀血症會影響心臟電活動,引發心律失常,甚至心臟驟停,還可能影響神經肌肉功能,出現肢體無力、麻痹等症狀。
2. 胃腸道不適:藥物可能刺激胃腸道黏膜,引發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這些不適會影響患者食慾和營養攝入,長期可能導致體重下降、營養不良等問題。
3. 男性乳房發育:部分藥物如螺內酯具有抗雄激素作用,長期使用可能幹擾體內激素平衡,使男性體內雌激素相對增多,從而導致乳房組織增生、發育,引起男性乳房增大、脹痛等。
4. 低血壓:藥物在降低醛固酮水平、減少水鈉重吸收過程中,可能導致血容量下降,進而引起血壓降低。患者可能出現頭暈、乏力、黑矇等症狀,嚴重時影響腦部供血,增加跌倒、暈厥風險。
5. 性激素相關不良反應:除男性乳房發育外,還可能出現性慾減退、月經紊亂等性激素相關不良反應。這是由於藥物對體內內分泌系統產生干擾,影響性激素的合成、分泌或作用。
治療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藥物雖能控制病情,但會帶來多種副作用。患者用藥期間需密切關注身體反應,定期復查血鉀、血壓、性激素等指標。一旦出現不適症狀,應及時告知醫生,以便調整治療方案,確保治療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