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癌便血特點包括便血顏色、便血方式、便血與糞便關係、便血伴隨症狀、便血頻率等。
1. 便血顏色:多為暗紅色,因為腫瘤生長位置相對靠下,血液在腸道內停留時間較長,血紅蛋白被氧化,所以呈現暗紅色。有時也可能出現鮮紅色便血,尤其是腫瘤位置靠近肛門,或腫瘤表面破潰出血較急時。
2. 便血方式:常表現為糞便表面帶血,隨著病情發展,也可能出現滴血甚至噴射狀出血。早期腫瘤較小,出血相對較少,多為糞便表面附著少量血跡;後期腫瘤增大,侵犯血管,出血量增加,可出現滴血或噴射狀出血。
3. 便血與糞便關係:便血常與糞便相混,不像痔瘡便血多在排便後出現,且血液與糞便通常是分開的。直腸癌便血是由於腫瘤生長在腸壁,出血會與糞便在腸道內混合。
4. 便血伴隨症狀:常伴有大便習慣改變,如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還可能有腹痛、腹部腫塊、排便不盡感等。腫瘤刺激腸道黏膜,影響腸道正常功能,導致大便習慣改變;腫瘤生長可引起腸腔狹窄,出現腹痛、腹部腫塊等症狀。
5. 便血頻率:便血頻率不定,早期可能偶爾出現,隨著病情進展,便血頻率會逐漸增加。腫瘤不斷發展,表面破潰出血的情況會更頻繁。
日常生活中,若出現上述便血特點或大便習慣改變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檢查。早期發現、診斷和治療對於直腸癌的預後至關重要。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體檢,以便盡早發現潛在疾病,必要時遵循醫生的診斷和治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