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症和耳石症在定義、病因、症狀、診斷方法、治療方式上存在不同 。
1. 定義:眩暈症是一種臨床症狀,指機體對空間定位障礙而產生的運動性或位置性錯覺,涉及多個系統疾病引發。耳石症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內耳疾病,因耳石脫落後雙側前庭信息或毛細胞放電不均衡,前庭中樞無法處理不均衡運動信息而產生眩暈。
2. 病因:眩暈症病因複雜,涵蓋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低血壓,腦部疾病如腦供血不足、頸椎病影響椎動脈供血,眼部疾病如眼肌麻痹等。耳石症主要病因是耳石脫落後雙側前庭信息或毛細胞放電不均衡,常見誘因有頭部外傷、內耳疾病、年齡增長導致耳石退變等。
3. 症狀:眩暈症症狀多樣,眩暈程度不一,可伴有惡心、嘔吐、耳鳴、聽力下降、平衡失調等,持續時間不定。耳石症典型症狀是與特定頭位變化相關的短暫劇烈眩暈,一般不超過1分鐘,常伴有眼震、惡心、嘔吐等。
4. 診斷方法:眩暈症診斷需綜合患者病史、全面身體檢查、神經系統檢查、影像學檢查如頭顱CT或MRI、前庭功能檢查等。耳石症主要通過典型症狀及Dix-Hallpike試驗、Semont試驗等特定的變位試驗來診斷。
5. 治療方式:眩暈症治療針對不同病因,如藥物治療控制血壓、改善腦供血,手術治療腦部或頸部病變等。耳石症主要治療方法是復位治療,包括手法復位和機器復位,部分患者復位後需輔助藥物緩解頭暈等不適症狀。
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頭部劇烈運動和突然的體位改變。保持規律作息與健康飲食,減少可能誘發眩暈的因素。若出現眩暈症狀,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嚴格按照醫生的診斷和治療方案進行治療,定期復查。